晋武帝司马炎拥有众多优秀的子嗣,但他最终却选择了其中最为“愚笨”的一位继承帝位。为了确保国家的权力能够顺利传承,司马炎不仅维持了长子司马衷的太子地位,还任命了司马柬负责关中、楚王司马玮守卫荆州、司马允掌控扬州和江州,将这些宗室子弟安置在战略重地,以期形成强大的宗族屏障。然而,这三位虽然有显赫的地位,却为何无法挽回局势的颓势呢?
一、尤见宠爱,明哲保身
与其愚笨的长兄司马衷相比,司马炎的第三子司马柬显得聪明冷静,深具识量和政治远见。一次,晋武帝亲自巡视宣武场时,命令司马柬核查士兵名册。司马柬仅凭一眼便发现了其中的错误,令司马炎感到非常惊讶。从此,司马炎对他倍加宠爱,任命他为关中督,赋予他极高的荣宠。
展开剩余80%为了彰显他对司马柬的喜爱,晋武帝特意让司马柬居住在齐献王司马攸的旧府,令他享有极高的待遇。至太康十年(289年),晋武帝病重,逐渐意识到国家的权力过于分散,于是采纳了大臣王佑的建议,让司马柬统领关中,楚王司马玮、司马允则分别守护荆州与扬江二州。司马柬的食邑最高,达到了八万户,改封秦王后,他随父亲的旨意,带着司马玮、司马允回到封国。
然而,辅政的太傅杨骏因为其政治能力不足,逐渐被皇后贾南风排挤。此时,司马柬开始意识到局势的复杂,屡次请求留守封国,以保自身安全。直至贾南风帮助的汝南王司马亮和楚王司马玮等人先后死于非命时,司马柬才被认为拥有超人的先见之明。然而,命运最终并未放过他。尽管晋惠帝仅在位一年,司马柬却在未能有所作为之前就去世了,年仅三十岁,葬礼极其隆重,仿照齐献文王司马攸的仪式。
二、性如烈风,借刀杀人
晋朝王室人才济济,但权力斗争激烈,终于爆发了著名的“八王之乱”。与其他王公不同,楚王司马玮并不心怀篡位之念,他的唯一目标是除去辅政大臣杨骏,以恢复宗室的影响力。然而,过于急功近利的他最终还是陷入了政治的漩涡。
当时,杨骏趁晋武帝临终之际,借机大肆操控朝政,罢免公卿,任命心腹,排斥宗室。晋武帝去世后,杨骏为了稳固权力,极力操控年轻的晋惠帝。面对这一局势,司马玮如猛风般准备反击,接到皇后贾南风的命令,意图借机铲除杨骏。然而,司马玮没料到这一切是贾南风的精心布局。她不仅想模仿杨骏,通过掌控皇帝而操纵朝政,更不曾预料到司马玮等宗室的支持,最终连累了杨骏。
然而,司马玮在这场权力斗争中错失了机会。虽然在扳倒杨骏之后,司马玮有了更大的话语权,但汝南王司马亮与太保卫瓘认为他行事暴戾,未来必然会引发更多祸端。于是,三人之间的矛盾逐渐加剧,最终导致了司马玮被命令回封国。贾南风则见机行事,命令司马玮杀死司马亮与卫瓘,以此达到自己独揽大权的目的。司马玮没有多加思考,便依令行事,最终导致了无辜大臣的死亡。
即便如此,司马玮最终依然未能享受政治胜利的果实。就在他信心满满,认为自己即将拥有独裁权力时,晋惠帝下达了“玮矫制害二公父子”的诏书,认定他图谋不轨。临死前,司马玮试图辩解,出示了来自贾皇后的命令,但这并没有改变他的命运。司马玮死于年轻的二十岁,死因令人唏嘘。
三、多有准备,遭天凶运
在“八王之乱”的第一阶段,汝南王司马亮与楚王司马玮等人的死,辅政大臣杨骏与卫瓘的惨败,最终使得贾南风开始掌握了大权。而淮南王司马允此时并未介入中央政治,而是稳固了自己在江南的根基,尽可能与旧东吴的势力保持联系。然而,表面上的平静只持续了八年。
此时,贾南风因无法与晋惠帝生下继承人,开始担忧自己的地位受到威胁。她密谋先发制人,打算除掉太子司马遹。然而,这一切并没有瞒过太子太傅司马伦,他表面上献媚贾南风,实则准备在司马遹死后动手夺权。最终,司马伦通过暗中设计,掌握了朝政权力。
司马允此时已觉察到事态的严重性,决意采取行动。为了抵抗司马伦的威胁,他在江东集结了大量忠诚的士兵,并密谋除去司马伦。然而,司马伦凭借巧妙的权谋设计,以皇帝的名义发布诏书,任命司马允为太尉,实则剥夺了其兵权并加以监视。司马允一度秘密集结力量,与司马伦展开了殊死搏斗。在与司马伦的多次较量中,司马允屡屡获胜,局势似乎有了转机。
然而,命运之神并未眷顾司马允,最终被司马伦的手下伏胤以假诏书所诱杀。司马允的英勇与筹谋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烙印,但他并未能成功挽救局势。与司马柬的消极态度不同,司马玮与司马允本有机会防止这一场内乱的爆发,然而他们都因过于轻信诏书,导致了最终的失败。虽然三人英年早逝,但相比于司马柬的无所作为,司马玮与司马允的努力至少为西晋争取了片刻的安宁,为东晋的偏安留下了一席之地。如果他们能够联手合作,八王之乱或许可以避免,西晋也许能保住中原,避免南北朝的分裂。可惜,历史没有“如果”。
发布于:天津市明利配资-明利配资官网-股票配资门户网站-配资头条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