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65年11月,魏国皇帝曹奂被迫禅让皇位,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正式继承皇位,开创了西晋王朝。曹奂被赐封为陈留王,并被软禁于坚固的金墉城。那一天曹奂被“迁居”时,宫中众臣无一人前往送行,唯独司马懿的三弟司马孚前来相送。他紧紧握着曹奂的手,泣不成声,哀叹道:“臣死之日,必当为大魏纯臣。”那么,司马孚这番情感流露,是发自内心的真情,还是一场表演呢?
一、司马孚与三位傀儡皇帝
司马孚是司马懿的亲弟弟,排行第三,比司马懿年幼一岁。他是一位文武双全但性格低调的人物。从曹芳开始,曹魏先后出现了三位被操控的傀儡皇帝:一位被废黜,一位遭杀害,还有一位被逼退位。在这期间,司马孚的行为与其他大臣截然不同。254年,曹芳被司马师废为齐王,流放河内。当时满朝文武无人敢声张,只有司马孚追随送行,泪眼朦胧,走了好几里路。到260年,曹髦不甘受制,起兵讨伐司马昭,却被成济暗杀。司马孚得知噩耗,匆忙赶到现场,将曹髦的头颅抱于膝上,痛哭失声:“杀陛下者,臣之罪也!”五年后,曹魏灭亡,曹奂被废,没有任何人前来送别,唯有司马孚自称至死为“大魏纯臣”,默默相送。
展开剩余58%二、司马孚与西晋的开国功绩
虽然司马孚自称自己是忠于“大魏”的老臣,但实际上他是西晋开国的重要功臣。早在249年,他便参与了高平陵政变,驻扎司马门,掌控洛阳城防。253年,东吴大举北伐,司马孚统率二十万大军镇守防线。255年,姜维发动陇西之战,司马孚镇守关中,掌握军事大权。西晋建立后,司马孚被封为安平王,拥有四万户封邑,官拜太宰,持节,都督内外军事大权。司马孚是晋武帝司马炎的叔祖父,每次入宫,司马炎必恭敬迎拜,亲自奉觞祝寿,礼遇如同家人般亲密。西晋初期,司马孚享有极高的地位与荣誉。有人认为既然司马孚是西晋的功臣,那么他对曹魏三位傀儡皇帝的态度不过是虚假演绎,然而事实远比这复杂。
三、司马孚内心的矛盾与挣扎
司马孚内心深处其实充满矛盾,他的情感绝非表面演戏。出身名门世家,自幼受儒家文化熏陶,作为士大夫,司马孚应忠于曹魏政权,但作为司马家族成员,他又必须维护家族利益。忠君与家族利益的冲突,使他陷入深深纠结。司马孚在支持司马懿、司马师、司马昭军事扩张的同时,却拒绝参与废立皇帝、暗杀曹髦、逼迫曹奂禅位等血腥政变。临终前,司马孚以“不伊不周,不夷不惠”表达自我:既未能成为曹魏忠臣中的伊尹、周公,也未成为司马家族中的伯夷、柳下惠那样高洁的人物。272年,司马孚辞世,享年九十三岁,留下了复杂的历史印记。
参考资料:1.《晋书》;2.《资治通鉴》
发布于:天津市明利配资-明利配资官网-股票配资门户网站-配资头条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