8月1日,为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8周年,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,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引领,厚植青少年家国情怀,由广州青年运动史研究委员会、广州市东江纵队研究会主办,广州市团校、广州青年运动史研究和青少年融媒体中心承办,广州图书馆、广州市国防教育中心、广州市团校团天河区委分校协办的“危难中的情谊——省港秘密大营救图文展”在广州图书馆揭幕。广州青年运动史研究委员会有关党团史专家,东江纵队老战士后代,广州市天河区少先队员代表等45人参加揭幕仪式。
活动现场,各展览单位有关同志共同为展览揭幕。广州市东江纵队研究会向少先队员代表赠送《粤港澳敌后抗战回忆录》,传承弘扬伟大抗战精神。
珍贵史料荟萃:触摸历史温度
1941年底,香港沦陷,大批文化精英和爱国民主人士身陷险境,面临日军搜捕迫害的巨大威胁。危难时刻,中共中央果断决策,周恩来同志亲自部署,廖承志等同志具体指挥,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(东江纵队前身)不畏艰险、挺身而出,联合地方党组织和爱国民众,共同实施了一场规模宏大、周密隐蔽的大营救行动。
历时近11个月、跨越数省,这场被誉为“抗战以来最伟大的抢救工作”,营救出何香凝、茅盾等800多位爱国民主人士、文化界名人及其家属,近百位国际友人和多国侨民在中共游击队的援救和帮助下脱离险境。
本次图文展立足这段营救历史,循着历史脉络,再现当年惊心动魄的营救过程,借着历史光影照进当下,呈现对这段伟大史实的铭记与传承,让先辈护文脉的热血壮举,在今朝续写传承新篇。
广州市东江纵队研究会会长黄彦辉在开幕致辞中表示,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江游击队在当时日军严密封锁和抓捕,伪军、顽军、土匪层层设卡围堵和突袭的险恶情势下,在物资条件极端匮乏的条件下,从敌人虎口中抢救出的文化精英和民主进步人士,无一人受损,无一人牺牲,为保护中华民族的文脉,巩固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,确立社会主义政治制度,书写了抗战史上的光辉一页。
据了解,该图文展共分为“群贤毕至·港城生花”“大海捞针·虎口脱险”“穿过百越·浴火重生”“无私奉献·碧血丹心”“肝胆相照·尽显芳华”“历史壮举·不朽篇章”等六大部分,全景式再现在抗日战争时期,由中国共产党精心策划组织,成功营救被困香港的数百名文化名人和爱国民主人士的惊世壮举。
展览精心搜集整理了数百幅珍贵历史图片、档案文献、亲历者回忆录(节选),这些展品生动记录了营救过程中的关键节点和感人瞬间。通过展览内容观众得以超越时空的阻隔,让尘封的历史变得鲜活可触,为观众提供了一次与历史深度对话的难得机会。港九大队第一任大队长蔡国梁之子蔡建中表示“秘密大营救是祖父辈留下的一份弥足珍贵的丰厚精神遗产,传承发扬好革命先辈留下的宝贵财富,讲好抗战故事、培育时代新人,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,也是一种使命。”
传承红色基因:凝聚奋进力量
“省港秘密大营救”是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危亡关头,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,不惜一切代价保护国家文化血脉和民族精英的辉煌篇章,是伟大抗战精神的生动诠释,为公众尤其是青少年提供了爱国主义教育鲜活教材。
“今年是‘十四五’规划收官之年,也是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,广州青年运动史研究委员会将秉承‘存史鉴今、资政育人’的宗旨,立足广州作为近现代民主革命策源地、改革开放前沿地和岭南文化中心地的深厚历史底蕴,与广州市东江纵队研究会等单位密切合作,围绕重要历史节点,统筹推进史料抢救保护与数字化、研究成果转化应用宣传教育。”广州青年运动史研究委员会主任易佐永表示。
来自天河第一实验小学的张伊辰说:“这次参观学习让我感受到了革命先辈抗战的艰辛,是先辈们的英勇斗争才换来了我们的幸福生活。现在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,一定要热爱生活,珍惜读书机会,作为一名少先队员,我也一定会努力学习报效祖国。”
“作为党在青年工作领域特色鲜明的政治学校,广州市团校将大力弘扬伟大抗战精神,深挖华南抗战历史文化资源的育人功能,创新红色文化的传播方式,引领广大青少年更好地理解抗战精神、厚植家国情怀,生动有效地做好青少年思想政治引领工作。”广州市团校团属培训部部长胡国同志表示。
据悉,“危难中的情谊——省港秘密大营救图文展”于8月在广州图书馆面向公众开放,9月在广州市国防教育中心进行展览,10月起将在广州地区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巡展。
南方+记者 马艺天
通讯员 穗团宣
通讯员供图
明利配资-明利配资官网-股票配资门户网站-配资头条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